阜阳市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天气预报: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监督工作 / 工作报告
关于2022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浏览次数:1204   信息来源: 阜阳市界首市生态环境分局发布时间:2022-12-28 11:17

阜阳市界首市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贺强

  2022年12月26日在界首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界首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主体责任,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完成。一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2022年市委常委会会议3次、市政府常务会会议4次、市环保委会会议2次,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是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对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主任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名单进行调整更新,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调度、多次实地暗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力推动了整改工作开展。全市认真落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556”闭环管理机制,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集中督导和“大起底”“回头看”工作,“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序整改。

  (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序时推进。一是中央和国家层面交办问题整改情况。全市共33个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23个。剩余10个问题正在推进整改。其中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2个问题为立行立改、长期坚持类问题,2021年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8个问题(其中全省共性问题4个,阜阳市共性问题1个,界首市个性问题3个,均为光武科技园问题),要求2023年6月底前整改销号。目前光武科技园问题整改进展:144家企业整改已完成125家,PPP基础设施项目繁兴四路西段路面沥青已铺设完毕,已初步通车,正在进行附属设施施工;繁兴二路目前正在开展沉井下沉、排水管网施工;繁兴一路、三路已开展破路起板工作,其余管网及道路的改造相关工作正有序开展。光武镇政府已完成相关拆迁前期工作内容测算,安置区121亩土地农转用已报批,园区西侧童庄、七路口两个村庄共238户,已签订协议228户,发放资金1450万元,拆迁80户,拆迁面积12000平方米。二是省级层面交办问题整改情况。全市共32个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29个。尚未完成整改的3个问题正在按照序时进度推进整改。三是阜阳市级层面排查问题整改情况。全市共9个问题(其中2022年一季度阜阳市生态环境警示片交办问题4个,2022年二季度阜阳市生态环境警示片交办问题5个),目前已完成整改2个,尚未整改销号的7个问题正在按照序时进度推进整改。

  (三)大气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截至12月20日,我市PM2.5浓度均值为46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253天,优良天数比例71.7%。一是聚焦完善机制。先后召开全市大气污染协调推进专题会议、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工作会议等,研究制定《界首市2022-2023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建立责任清单,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分工+协同”模式,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一线调研解决问题,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坚持科技治理,开展城区激光雷达走航平面+立体扫描和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溯源监控。加大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对224家涉气重点行业企业,编制秋冬季应急减排措施清单,按照上级部署及时启动我市重污染天气预警。二是聚焦控尘。开展道路降尘专项行动,全面实施“专业机扫+雾炮抑尘+冲洗”作业,对东旭路等破损路面进行维修,有效防治道路扬尘。加大港口码头装卸物料,危桥改造、养护工程等工程项目建设扬尘防治。今年以来立案调查涉扬尘污染案件36起,下达责改通知书61份。三是聚焦控气。开展全市涉气企业排查整治,督促再生塑料等重点行业企业安装废气净化设施。开展喷漆喷涂和汽车维修业有机废气专项治理。开展非煤矿山企业专项整治,对全市8家砖瓦窑厂“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全覆盖。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治理,成立专班排查整改问题694个,督促城区餐饮单位完善配套油烟净化设施。对政府广场和国祯广场流动摊贩进行集中搬迁整治。四是聚焦控烧。紧盯关键时间节点和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提前研究部署推进。落实包保责任制,对烟花爆竹和大盘香实施全过程监管,依法处罚违规燃放行为21起、劝阻34起,查获取缔非法储存销售点7处,行政拘留4人。加大秸秆禁烧管控,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综合运用“蓝天卫士”高清视频监控、无人机和现场督查等手段,将焚烧火点情况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和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内容。五是聚焦控车。加大汽车尾气排放治理,今年共更新货物运输车辆153辆,新增新能源公交车辆14标台。加强成品油市场整治,关停无证加油站3家,查处无定期排放检验合格报告和报废车辆116起。制定重型柴油车辆绕行限行方案,合理分流减少机动车污染的排放。六是聚焦控煤。加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散煤整治,收缴取缔非法散煤炉,销毁煤球、煤炭炉子58个。

  (四)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2022年1-11月,我市杨湾涵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81.8%,万福沟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54.5%。一是开展农村黑臭水体补充调查与治理。全面摸清水体现状,对排查出的34条农村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进行系统治理,2022年度7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已全部完成。二是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协同推进城区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和万福沟水系治理EPC项目进度,已完成万福沟等5条河道整治工程和3座调蓄池工程。实施中心沟与万福沟贯通工程和北城科技园园区雨水管网工程,确保水域贯通,改善水生态。三是提高乡镇污水处理厂实效。截至目前,已完成入户管网建设13000多户,6个提质增效行动任务已全部完成,确保发挥应有效益。四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对全市26处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00%划定,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开展取水口整治“回头看”和违规违法取水“清零”行动,认真落实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审批,保有电子证照129份,许可审批11件,延续3个取水单位,注销1个取水单位。实施超采区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有序封闭地下水开采井,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监督。五是加强河湖保护及水域岸管理。认真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河流“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严格落实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强河道采砂监管和日常巡查,增强震慑力度。持续巩固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果,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反弹。六是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区污水管网清淤,共清淤11条22.4公里,提高污水管网管护。处理城市污水2180万M3,处理乡镇污水270万M3,严把出水水质。开展中水回用,每天中水回用量达1.2万M3,回用率达40%。

  (五)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一是做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工作。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录,做到风险管控修复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完成昊源化工老厂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并移除名录。对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依法做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二是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评估。全面排查20家重点企业危险废物管理环境风险隐患,及时督促指导整改落实。三是做好涉土壤企业的监管。督促14家涉土壤企业开展土壤及地下水检测,编制土壤隐患排查报告和有毒有害物质排查报告。对4家涉镉重金属企业开展季度排查,强化环境监管,保障土壤生态安全。四是做好生活垃圾处理。投资1960万元开展刘塔桥等4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现已通过验收销号。投资6610万元的界黄路存量垃圾全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完成90%。截至目前,我市城镇生活垃圾总产生量166720万吨,生活垃圾转运量及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六)强化节能减排。一是加强工业节能监察。指导华宇新能源、天能、华铂企业严格落实能源利用报告制度。对天能、华铂、华宇开展工业节能诊断工作,指导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二是加强项目减排。积极推进污染减排,今年以来共减排COD396.477吨,氨氮68.908吨,氮氧化物125.64吨,挥发性有机物178.26吨。三是推进碳减排。发挥产业特色减排,服务双碳目标。经核算,我市高新区年回收利用的废旧蓄电池可节约铅矿石3300万吨,节约原煤11.9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1万吨;年回收利用的再生铝可节约用电40亿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9万吨。

  (七)不断优化服务。一是优化环评审批服务。精简审批手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今年以来,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61个,其中报告书类16个、报告表类45个,网上备案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273个。二是深化“环企直通车”行动。聚焦园区环境管理和企业治污水平提升,精准提供环保政策和技术指导服务,今年以来,走访帮扶企业122家,帮助解决问题117个,助力我市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优化生态环境税务服务。认真贯彻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规范建筑施工单位扬尘环境保护税征管服务。

  (八)全面提高环境执法水平。一是优化执法监管。坚持以排污单位自动监控系统远程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为主,综合运用例行检查、突击检查、夜查等形式,扎实开展各类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坚持宽严相济,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到位,共依法查办环境违法案件23件。同时对2件环境影响轻微并及时改正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免予处罚。二是强化行刑衔接。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立案侦查污染环境刑事案件1件,赴江苏、浙江等地全链条打击上下游犯罪,目前共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3人,严厉打击了环境污染犯罪。三是认真办理环境信访投诉。共受理查处各类群众信访投诉574件,查办和办结率均为100%。

  (九)拓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一是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5.22生物多样性和“六五”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扎实开展环保宣传“六进”活动,举办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13场次,近900人次参加,进一步引导提升公众生态环保意识。二是讲好界首环保故事。利用央媒、省媒、阜阳市级及我市媒体力量,对外宣传我市污染防治和环保生态取得成绩,借梯登高,全年在国家、省、市媒体上共发表相关文章175篇。三是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利用清风正气面对面之全媒体问政特色栏目,针对群众反应的环境问题,由相关负责人现场解答,后续进行短视频传播,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同时,加强生态环境领域舆情监测引导,做到全年无生态环保类舆情事件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压力较大。截至目前,阜阳市级以上交办问题和信访件还有15个问题没有整改销号,其中光武科技园问题占了3个,问题整改涉及道路管网建设和居民拆迁,还有很大的压力,存在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风险。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精细度不够。混凝土搅拌站、砂石购销场、砂石加工场、砂石存放场、砖瓦窑厂等建筑相关行业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施工工地存在未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的问题。城区个别道路未硬化,部分道路破损,路边、游园、绿化带还有裸土,容易造成扬尘污染。道路保洁力量薄弱,对辅道、人行道等保洁力度有待加强;餐饮油烟整治需持续巩固提升。截至目前,我市PM2.5年均浓度绝对值和优良天数比率,仍处于落后位次,大气污染防治仍面临巨大压力。

  (三)水污染防治仍需合力攻坚。城区雨污混流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城区污水管网老化,部分小区污水管网还存在错接、漏接等问题,城区生活污水未能全部纳管处理;乡镇污水处理存在短板。我市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厂存在入户管网仍不完善,部分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浓度低、进水量少等问题;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缺乏控源截污措施,造成水体黑臭的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污等污染源没有消除,导致水体的整治治标不治本,容易反弹;畜禽养殖布点不科学,存在畜禽养殖距离居民区和河流较近问题,治污设施不配套,粪污污染水体和土壤、恶臭气体扰民,群众反映强烈。

  (四)土壤污染防治机制待完善。污染地块监管仍需加强,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联动监管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信息沟通不及时,监督监管仍有漏洞,存在违规开发利用风险隐患。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序时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重点围绕目前仍未整改的15个中央、省、阜阳市交办问题,严格落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556”闭环管理机制,持续巩固市生态环保议事决策机制,推深做实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度,推动企业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二)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认真贯彻落实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工作任务。进一步压实工作专班责任,各相关部门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大气污染防治“五控”措施,对任务清单进行动态更新。对各项举措实行书面交办、定期调度,完善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确保我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三)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对城区雨污管网进行系统排查,建立漏接、错接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定期督导调度,推进整改落实,真正实现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推动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行动,排查整治现有管网问题,推进入户管网工程建设,做到接户管应接尽接,发挥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效益,保障正常运营。持续排查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农村黑臭水体摸排,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统筹做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水系整治、畜禽养殖行业污染物综合利用,提升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四)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摸清土壤环境质量底数,扎实做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工作,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评估,做好涉土壤企业的监管。

  (五)加大园区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坚持治本增效,加快推进园区PPP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议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级专项资金支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园区环保基础设施,着力补齐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全市基础设施兜底保障能力。

  (六)持续优化监管服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环境监管和服务企业发展有机结合。不断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双联”和“环企直通车”活动,积极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

  (七)持续巩固大环保工作格局。持续巩固市生态环保议事决策机制,进一步压实部门层面的“齐抓共管、多措并举”联动机制,推动企业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巩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工作专班成果,探索形成长效协调配合机制,整合污染防治攻坚力量,构建更为坚实的大环保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