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512 信息来源: 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10-28 08:59 |
2022年10月27日在市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 黄志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关于“解决城区停车难”工作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多样化‘导’,促进停车观念转变”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一)引导停车管理模式的转变。一是引入人民群众评价机制。发挥专题询问监督作用,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及群众代表意见建议,找准城区停车难问题症结,凝聚共识。根据市人大提出的引导停车观念、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管理模式等意见,科学制定治理“停车难停车乱”措施。在方案制定、车位划定、收费标准核定等方面,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积极收集留言板、市长热线等群众意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二是成立解决停车难问题协调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市城管执法局、公安交管大队、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养城集团等为成员单位,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积极开展《界首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修编工作。
(二)引导市民停车方式的转变。依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停车缴费、综合治理”的工作理念,城管执法局联合公安局交管大队、养城集团等单位,对城区路边停车资源进行实地调研,科学施划停车泊位线,共计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约55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约56000个。通过统筹停车资源,加大车位供给,让市民驾车出行有位停、方便停。
(三)引导市民停车观念的转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树立市民正确停车观念。一是运用沿街路口电子屏、社区广播、执法车流动广播、告知信等方式,广泛开展文明停车宣传活动。二是对于占用公共停车位等违法行为,利用“双微平台”等媒介,加大“七进”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三是组织动员街道辖区单位、社区两委、志愿者等,积极参与文明停车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居民文明停车意识,营造文明停车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发放文明停车告知卡2000张,发放致人民群众一封信4000份,政府网站发布停车难治理工作新闻稿10篇,制作并在媒体网站、社交平台及城区电子屏广泛播放宣传视频13个。
(四)引导市民低碳环保出行。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节能宣传周”等,积极开展“绿色出行、机关先行”活动,广泛宣传“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理念,倡议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优先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倡议市民爱护环境、绿色低碳环保出行。
二、关于“市场化‘建’,完善停车基础设施”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一)提升公共交通网络覆盖率。一是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以信息化、智能化方式建设管理我市公交系统,提高公交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点性。持续优化升级车辆性能,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二是升级打造智慧公交。实现公交刷卡与银联、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的互联互通,方便了城区居民出行。三是完善公交线路规划。科学安排公交运营,持续优化公交线路,探索发展定制公交。目前,我市城区共投放公交线路7条,投放公交车92辆,总里程达124.5公里。
(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所。一是扎实推进立体停车场建设。通过多元化招商,立项建设中原路等5个立体停车场。二是实现城区立体停车场完全市场化运营。切实加强对停车场运营公司的监督管理,及时解决停取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妥善处理引导收费工作中存在的服务问题。
(三)提升老城区现有空间资源利用效率。一是搭建临时停车场。利用闲置地块,平整出五处共计16000平方米的临时停车场,提供车位700多个,缓解了无处停车之难。同时,加快完善旧城更新规划编制进度,在人民路老糖酒公司(环宇新村西侧)、新阳路(老技术监督局西侧)和老拘留所原址等三个地方谋划建设停车场。二是开放公园停车场。城管执法局园林处合理调配停车资源,开通森林公园南门入口,释放停车位364个,同时,开放陶艺公园、植物园、明珠公园、沙颍河中央公园、曹田沟景观带已建成停车场,有效提升公共绿地停车场的利用率。三是建设生态停车场。园林处在改造七七广场项目中新增停车位36个,目前已建成开放。在界亳河景观带设计方案新增设计停车位78个;调整沙颍河中央公园(都市风情段)设计方案,增设生态停车位52个;界首市养城植物园(一期)花博园项目设置生态停车位195个。梳理胜利路、中原路等主次干道“零星闲置”“边角余料”,目前,已形成生态停车场设计方案9个。
三、关于“智慧化‘管’,创新停车管理模式”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一)建立健全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将智慧化停车系统与部分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包装成EPC项目进行融资代建,扎实推进全市智慧化停车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待由专家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由律师事务所出具专业法律意见书。下一步,将加快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加大项目资金筹措力度,尽快启动项目建设。
(二)推行错时停车模式。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内部停车场地的停车潜力,满足群众停车需求,缓解停车供需矛盾。目前,已调研公共企事业单位32家,其中愿意对外开放车位的有11家,调研居民小区32个,其中愿意对外开放车位的有5个,不愿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涵盖了停车场管理、疫情防控、安全问题等方面的因素。
(三)出台城市停车收费差别化政策。参照同级别县市标准,并充分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道办事处、居民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制定我市城区道路机动车临时停放收费及立体车库收费标准。明确分路段、分时段的收费方式。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停车收费政策,实行停车收费动态调整机制。
(四)充分挖掘现有地下车位潜力。加大物业小区摸排力度,积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地下车位使用率低的问题。一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抓紧修复修缮停车位。二是依法处置开发企业“只售不租”违规行为。对地下车位只售不租的物业小区,督促开发企业立即整改,实施租售并举,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将依法查处。三是加强物业服务监管,常态化开展地下车库专项整治,同时,加大力度督促小区物业开放使用人防车位。四是充分发挥停车收费价格杠杆调剂功能,进一步规范物业小区车辆管理,明确地上地下差别化收费标准,充分利用停车位。目前,我市共有物业小区67个,配建停车位48630个,停车位使用率达80%。
(五)加强执法,严厉打击违法停车行为。一是扎实开展“飓风行动”。城管执法局加大城区道路车辆乱停乱放整治力度,出动执法车辆200余辆、执法人员2000余次,处罚违停机动车2000余辆。二是切实加强违停执法。对在道路上占用停车泊位的非机动车和长期占用停车泊位的机动车进行提醒、拖移、处罚,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最大限度安装自动抓拍监控设备,力争达到城区道路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在主要道路安装违停自动抓拍系统37处。三是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充分发挥街道作用,会同城管执法、公安交管等部门,组织社区两委、组长、志愿者等,扎实开展停车难治理攻坚行动,全力清理乱停乱放车辆。目前,城区停车乱现象已基本得到遏制。下一步,将常态化开展城区停车难、停车乱治理,确保城区道路畅通、停车有序。
市政府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效监督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精准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切实解决好城区停车难问题,真正实现“让停车不难、让群众不烦”的愿景,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