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854 信息来源: 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06-26 16:24 |
——2022年5月26日在界首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
阜阳市界首市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贺强
尊敬的李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工作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宣传贯彻,形成全民守法氛围”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将《大气污染防治法》列入普法宣传计划,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贯彻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为重点,组织市环保委成员单位集中观看阜阳市及我市生态环境警示片,进一步树牢“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意识,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思想指引。2021年以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电子宣传屏、宣传栏等加大生态环保宣传力度,召开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2场,组织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世界环境日和全省环保宣传周等生态环保系列宣传活动,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30场次、3000余人次参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关于“进一步细化措施,落实法律法规责任”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各项要求。印发《界首市市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压紧压实41个责任主体工作责任,厘清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边界,确保履责有依据、监督有抓手、追责有方向,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能够更好地落地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集重点目标、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问题,采取部门执法和联合执法相结合,分区域、分阶段、分领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执法工作,以法律责任落实推动突出环境问题解决,为我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提供法律保障。
三、关于“进一步突出治本,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一是督促涉气企业转型升级。督促砖瓦窑业、再生塑料等重点行业涉气企业安装废气净化设施,提升治污水平。开展光武科技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检测及园区走航监测,并安装园区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控设施,实时监控园区污染状况。开展环境问题“一对一”诊断分析,对存在问题进行清单式指导,科学制定有效措施,开展“针灸式”整改,指导企业落实整改措施。二是推进污染减排,拓展发展所需环境容量。2021年,减排二氧化硫380.549吨,氮氧化物302.179吨,Vocs308.346吨,颗粒物152.438吨,为我市新改扩建项目建设提供环境容量。三是优化审批服务。精简审批流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网上申报受理,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网上备案管理,加快实现环保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压缩审批所需材料,只要求企业提供审批必须的材料,原则上不要求企业提供已经掌握的材料。压缩审批时限,为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进一步压缩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报告表审批时限。2021年至今,共审批环评报告81个,其中环评报告书17个、报告表64个,豁免登记表项目30个,免于环评项目10个。四是深入开展“环企直通车”活动。常态化深入企业、基层一线,认真倾听企业诉求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建议,精准提供环保政策法规宣传、污染治理设施管理、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等指导帮扶。2021年度深入60余家企业开展帮扶指导服务,举办法律法规专题讲座8场(次),发放宣传图册近3000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50个,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进一步强化担当,严格落实防治措施”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一是聚焦提升环保监管技术能力。利用环境监测大数据库(三期)激光雷达走航项目、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系统和秸秆禁烧“蓝天卫士”监控系统,开展城区激光雷达走航平面+立体扫描和全市域秸秆禁烧高精密全覆盖预警监控,通过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溯源监控。二是聚焦精细化管控扬尘污染。成立由市生态环境分局、城管执法局、住建局组成的颍南、东城、西城三个督查专班,部门领导轮流带队督查。成立由市生态环境分局、督查考核中心组成的综合督查组,对建筑工地、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等“六个百分百”落实情况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大气污染源实施不间断督查。发现问题现场交办,能现场整改的立行立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交办到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督促消除污染。开展道路降尘专项行动,改变传统的城区主干道“冲洗+雾炮抑尘”作业模式,全面实施“专业机扫+雾炮抑尘+冲洗”作业,并延伸至外环及进出城区主干道,有效收集处理道路扬尘。三是聚焦烟花爆竹和大盘香禁燃禁放。严格按照《阜阳市燃放烟花爆竹和大盘香管理条例》及我市《关于做好2022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大盘香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系统谋划、广泛宣传、综合管控,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张贴通告、政务双微等,深入宣传发动。市政府先后主持召开4次工作推进会,紧盯关键时间节点和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提前研究部署推进。与公安、城管执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落实包保责任制,禁燃区相关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对祭祀场所、超市门店、生活广场、社区小区等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巡查检查,对烟花爆竹和大盘香实施全过程监管,做到区域全覆盖、监管无盲区,依法打击非法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燃放行为。四是聚焦餐饮油烟整治。成立四个专班,每天中午、下午开展餐饮油烟问题摸排,累计摸排发现问题694个,建立问题清单,督促餐饮单位配套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定期清洗维护、规范治污,已完成整改443个,其余问题整改正在扎实推进。五是聚焦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要求,梳理筛选出我市涉气重点行业企业215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编制秋冬季应急减排措施清单。2021年发布预警信息2次,共持续10天。2022年以来,出现一次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3天,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督促相关单位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五、关于“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
一是全面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扎实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多部门联合执法等活动。2021年以来,依法查处办理环境违法案件138件,其中查封扣押21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0件,责令改正56件,行政处罚38件、罚没款168.1443万元,其中涉大气环境污染行政处罚案件26件,罚款70.271万元,有力震慑环境违法行为。二是优化环境监管方式方法。实施环境执法监管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环境执法与企业服务,持续开展“环企直通车”活动,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指导帮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三是强化生态环境顶层设计。构建“以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生态环保工作汇报,市生态环保委员会会议部署重大生态环保任务,市环保工作联席会议、环保专题调度会及时调度解决突出问题,市人大、政协调研监督推动生态环保工作,市纪委监察委全程监督规范环保联动执法,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联动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长效机制。四是积极探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切实打通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市政府将在市人大的监督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精准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不断推进工作落实,积极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各项要求,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